联通推出过多种 39 元流量卡套餐,不同套餐内容和优惠活动有所差异,常见的套餐内容包括一定量的通用流量、定向流量和通话时长。在办理时,以下这些 “坑” 需特别留意:
套餐构成与流量说明:
流量类型与范围:部分套餐宣称有大量流量,但可能包含较多定向流量,只能在指定的 APP(如某些视频、音乐、阅读类应用)中使用,通用流量相对较少。在使用非定向类应用时,消耗的是通用流量,若通用流量不足,就可能产生额外费用。比如套餐内有 200G 流量,其中 150G 为定向流量,仅 50G 通用流量 ,对于日常使用多种非定向应用的用户,50G 通用流量很容易用完。
流量是否全国通用:要注意流量的使用范围,有的套餐流量仅在省内有效,若出省使用,会按照高昂的省外流量标准计费。例如,套餐宣传的 200G 流量是省内通用流量,若用户出差到外省,使用流量就会产生高额费用。
展开剩余63%流量是否结转:部分套餐流量当月未使用完不可结转至次月,意味着月底流量会清零,需要重新计算。
费用相关陷阱:
首月资费:首月计费方式可能与后续月份不同,常见有按天折算、全月全价等。按天折算时,流量和费用会根据当月剩余天数按比例给予,可能出现首月流量看起来少的情况。全月全价则是首月就按完整套餐费用扣除,即便激活时已临近月底,也按整月费用收取。比如套餐月租 39 元,月底 15 号激活,若按天折算,可能首月只扣 19.5 元,流量也只有套餐流量的一半;若全月全价,就直接扣除 39 元,得到全额流量。
套外费用:超出套餐流量后的计费标准通常较高,可能达 5 元 / GB 甚至更高,通话超出套餐分钟数后,费用也可能较高,如 0.15 元 / 分钟。若不注意流量和通话使用情况,很容易产生高额费用。例如,套餐外流量按 5 元 / GB 收费,用户超出 10GB 流量,就会额外产生 50 元费用。
隐藏收费项目:仔细阅读套餐协议,有些套餐可能存在一些不太明显的收费项目,如增值服务(视频会员、短信提醒、天气预报等)自动开通并计费,而用户在办理时可能未注意到。若不需要这些服务,要及时联系客服取消。
优惠与合约问题:
优惠条件与期限:一些套餐宣称优惠后月租 39 元,但优惠有条件限制,可能需要首充一定金额(如 100 元)才能享受,且优惠期有限,常见为 1 - 2 年,优惠期结束后,月租可能大幅上涨。例如,原套餐月租 59 元,首充 100 元后,前 24 个月月租优惠至 39 元,24 个月后恢复 59 元。
合约限制:办理时需了解是否有合约期,合约期内能否更改套餐、注销号码。部分套餐合约期内更改套餐或注销,可能需支付违约金。如合约期 2 年,用户在 1 年后想注销号码,可能要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。
发布于:河南省